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

歲末創新系列:導讀講座

圖片
應BMI方略顧問公司的邀請,12/19-21,我們將快閃台南、高雄幾所大學,巡迴展開一系列的「創新系列導讀講座」,分享兩本書< 設計一門好生意>、<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> 。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! https://goo.gl/Xb1Zqr

TFT為臺灣而教 [未來人才系列講座三:改變,從自己開始]

圖片
為因 應數位浪潮以及高速變化的全球產業趨勢,產業人才需求一路從 I 型人才、T 型人才、π型人才發展到斜槓青年,未來我們還需要怎麼樣的人才呢? 致力於培育青年投入偏鄉教育的非營利組織「Teach For Taiwan 為台灣而教(簡稱TFT)」,2018年首次與台灣奧美、天下雜誌群、國泰金控、藝珂人事顧問等知名企業合作,推出「Teach For Taiwan x 企業人才夥伴合作計畫」,以達成未來人才培育、互惠交流之理念,期望藉由NGO與企業攜手合作的方式,積極培育未來人才,共創人才、企業夥伴、組織共好的「三贏」局面。 座談講者: 林妍希|前DDI美商宏智國際顧問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暨亞太區董事顧問 翁德雁|國泰金控行政處副總經理 劉安婷|為台灣而教基金會創辦人 活動報名

Business Model You •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

圖片
因為12月要到台南、高雄,進行幾所大學的巡迴導讀活動,這幾天重新翻閱去年出版的Business Model You中文書<一個人的獲利模式>。這是一本協助人思索自己人生發展、職涯構圖的書,它蠻適合初次找工作的年輕人,或是想要轉職、創業、開拓第二人生的人參考。書裡面提到的案例和方法,可以為讀者帶來一些省思和啟發。透過有系統的思考,探索自己的個性特質、興趣與能力三者交會的甜蜜點,搭配Business Model 的九宮圖,去勾勒出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。

Good Job!替未來做一份好工作

圖片
第六屆「Teach For Taiwan 為臺灣而教」計畫招募 Q: 為什麼支持TFT ? 因為,敬佩這些願意投入為台灣而教、以實際行動耕耘生命的年輕人。它影響的不只是偏鄉的孩子,也豐富了每一個接觸到TFT的人的心。讓大家可以一起學習、一起建設教育,在付出中反思、成長、再給予。我,支持為台灣而教! ― TFT董事 林妍希 TFT計畫網址

讀Ray Dalio 原則一書

圖片
[原則]這本書,之前在誠品書店看過,但沒有勇氣閱讀,因為頗「厚」。沒想到因緣際會,和一位上市企業董事長初識時,聽到他提及這本書帶給他的一些震撼。而後,我便決定花幾天的時間把它讀完。開始閱讀後,發現書中確實有不少值得思考的企業經營與領導的議題。在此,僅先摘要一段我個人喜歡的文字分享給大家。至於本書的精華「創意擇優Idea Meritocracy]、「極度真實」、「極度透明」、決策時的「可信度加權(believability – weighted decisions)」等重要觀念與做法,就留待有興趣的讀者到Ray Dalio的書中一探究竟。 導言一開始,Ray Dalio的這段話就很吸睛,他說:「開口之前,我想先讓大家知道,我是一個無知的人,因為相對於我該知道的事情,其實我所知有限。 歸納我一生的成功,關鍵不在我知道的有多少,而是我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不知道的事 。」 我認為「知道如何處理『自己不知道』的事」是非常了不起的事!這需要相當的智慧與人格成熟度。通常,我們害怕自己無知,害怕被別人發現自己不知道很多事,所以不經意或刻意地裝懂。也因此,經常錯過很多可以學習、吸取知識、探究真實的機會。而在企業領導上,「要面對與處理自己不知道的事」時的心裡掙扎以及對無法掌控的未知的恐懼,我相信對很多領導者來說,應該是不陌生的經歷。尤其在面對這樣極速複雜與變化的商業環境下,作為一位高階領導人,如何在霧中帶領團隊「往對的方向」前進?如果沒有長期的自我淬煉、學習、反思而來的智慧,是很難承受這之中的挑戰與可能的打擊。 就以Ray Dalio的另一段話結束本文:成功的關鍵在於「知道怎麼成長」,並「正確地失敗」(意指能夠從痛苦的失敗中學到教訓,從而避免直接因失敗而被淘汰出局的命運)。過去痛苦的失敗經驗讓我看事情的角度從「知道我是對的」轉變為「要如何證明我是對的」;我們並非天生就會做決策,從不同的現實問題中學習決策能力,「持續學習並改進」是我認為的方式。

科技部 LEAP 博士創新之星

圖片
今年受邀擔任科技部 LEAP 博士創新之星的評審,深刻體會到科技部籌劃這活動的用心良苦。 LEAP 計劃主要目的在「培育臺灣高階科技創新創業人才,引領人才連結未來世界以建立台灣創新平臺」。科技部於 2017 年正式啟動 LEAP 計劃,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及企業代表組成「評選委員會」,甄選具創新創業企圖心之高階人才赴美國、法國及以色列等企業、新創公司以及知名學研機構進行專案合作研習 6-12 個月。並且補助每位人才一年最高 150 萬台幣。希望藉此開拓台灣高階人才之能力與創新思維,並透過參與當地創新創業或相關社群活動,建立台灣與海外創新資源之連結,在返臺後能對臺灣產業或學研界有所貢獻。海外企業包含Nvidia、Microsoft、Intel、BioLegend、Lin BioScience、Medimmune ... 等知名企業。 機會實屬難得,非常鼓勵「 40 歲以下的博士、非博士但符合國家科技發展方向之相關經歷 / 並有特殊事蹟者(包括但不限於科技創新競賽獲獎、傑出學術研發成果、領導公私部門研發專案及應用之經驗、從事科技新創並有具體成果等 ) 」勇於挑戰自己,報名參加。 相關資訊上網查詢: https://applyleap.stpi.narl.org.tw/apply/inde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