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人性也有標準差> 推薦序: 讓熱情照亮道路 (林妍希)



讓熱情照亮道路 
(原文刊載於商智文化 <人性也有標準差>書中)

這是一本有趣且大膽的書!

以阿諾史瓦辛格的《魔鬼終結者》拉開序幕,透過機器人想要終結人類的企圖,勾勒「人」在終結者管理眼中是企業之惡的調性。這開場夠駭人的!再加上「人性標準差」的書名,像是要在人性裡標示可衡量的標準,看起來實在有點令人心驚膽顫!但也正因為如此,它充分勾引了人的好奇心,讓人想一探究竟,看看作者如何將開啟製造業品質運動的六標準差概念,轉換為一套有效促進員工與顧客互動的人性系統。

人,是企業又愛又怕的主體。就如書中所描述的,在員工和顧客的互動裡,多的是製造錯誤的機會。無怪乎在許多管理者的心裡,會希望把員工放在「唯讀」的狀態裡;而在終結者管理學的眼中,人會被視為是待降低的成本;更甚,讓亨利‧福特(Henry Ford)有感而發地說出那句名言:「為什麼當我真正想要的只是一雙手時,卻總是得到一整個人?」


現實的世界,不論哪一個產業,製造業、金融業或服務業,「顧客」、「員工」向來是備受關注的兩大主體與挑戰。領導者除了要在不斷競爭的市場中開發技術的登峰造極、尋找商品服務的差異化,更要積極對外建立顧客忠誠度,對內建置良好的人才系統、學習成長的環境,以刺激人員的投入,創造組織與個人的最大價值。這些課題隨著企業面對愈來愈劇烈的競爭,所帶給管理者的壓力指數也極速飆升。


六標準差的核心概念原是「降低流程與系統中的變異性」,幫助製造業及其他重視流程的企業,降低變異性、同時增加產出品質及營運效率。但是這樣的概念卻無法適用於商業的人性面。在此,不得不敬佩本書作者,大膽地在變化多端的人性與標準差的概念中,探討兩者可能的最佳接點,嘗試為企業在締造高績效目標的方向上,開闢一條新的路徑。


作者除了發展出顧客參與度(Customer Engagement)、員工投入度(Employee Engagement)各四個重要的構面外,並將六標準差觀念做了調整,設計出一條相對簡單的公式如下:

人性標準差等級分為一到六,可用來將單位歸類到六個寬大的績效帶。
縱座標:顧客參與度
橫座標:員工投入度

人性標準差等級一和等級二的單位:

‧ 員工投入度或顧客參與度評鑑的表現明顯低於平均,迫切需要改善行動。
‧ 在此範圍的單位,無法達成他們的財務責任,需要立即且密切的注意。

人性標準差等級三的單位:

‧ 員工投入度高而顧客參與度低的單位:陷入自我陶醉,過度注重內部而迷失了方向。
‧ 顧客參與度高而員工投入度低的單位:寅吃卯糧,是憑意志力或走運才能提供卓越服務給顧客。長此以往,這些單位的顧客參與度往往會損壞,而缺乏員工投入也將會吃掉生產力。

人性標準差等級四的單位:

‧ 已建立起員工顧客接觸面應有的平衡,只要再加以強化,就能得到顯著的進步。

人性標準差等級五和等級六的單位:

‧ 進展順利,表現為佳:這些績效「超級最佳化」分店常為整個公司的財務績效帶來不成比例的貢獻。其貢獻的財務成果,往往是等級一和等級二單位的三‧五倍左右。
‧ 可作為組織想要複製最佳實務的單位。

透過這套系統,可幫助企業了解與衡量組織在顧客與員工互動面的健康度。唯須再次強調作者的觀點,流程可以複製,但是人的感性與熱忱無法被複製。想要留住顧客與員工,長久被忽略的感性面是其關鍵。倘若企業期待永續的成長,要努力的不是只有設計完美並用心打造流程或系統,因為那些系統制度也只能表現得和使用它的人一樣好。組織更要正視的是,接受「人的本性」,用它來領導、激勵、發展員工,並且占據顧客的心。


本書的價值,不止於對企業提供寶貴的觀點,建立一套人性管理與衡量的策略。更重要的是,它充分表達了對人的尊重與價值信念。如其所言:「對於身為人類的我們,有些事情是共同的,包括最基本的需求、本能與渴望,而這些項目同時也定義出每個人為不同的個體。這些需求在我們成熟後就不太會改變,所以管理者的目標應該是與人類天性盡可能地合作,而非對抗。不要試圖改變難以改變,甚至不可能改變的事,反而要善用每個人獨特的天分,發揮最大效用。」


如何掌握人的特質,激發熱情,讓熱情照亮道路──燃點顧客的感動、驅動員工的投入,是企業創造績效的關鍵。唯有立基於發揮人的價值之上,作者的人性標準差系統才顯意義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Podcast 人生通識課/林妍希

主管們, 你準備好了嗎?

自我領導的3 個好習慣